日前,岭南师范学院举行了一场以“高质量发展,岭师当何为”为主题的研讨会,集中专家学者和全校上下智慧力量,谋划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学校高质量发展。
扎根岭南大地,岭师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迈进新征程,如何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岭师党委书记兰艳泽、校长阳爱民近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学校将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做深做实“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思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致力扩大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层次,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一主四辅”谋布局
“四维融合”促发展
南方日报:学校如何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
兰艳泽:学校党委通过一个总方案、四个分方案“一主四辅”整体布局,做到组织部署突出“早”、理论学习突出“深”、学习贯彻突出“融”、推进发展突出“实”,“四维融合”一体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学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突出以上率下学、集中研讨学、融汇贯通学,发挥“关键少数”的领学促学作用,扎实办好主题教育读书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率队走进湛江金牛岛红树林、徐闻港、东海岛等地,通过调研交流深化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
此外,学校扎实开展“岭师特色学”,通过举办红色校史人物展、用好谭平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雷阳文化驿站等方式,推进“两代师德一起抓、两代师魂一起铸”,将红色校史资源转化为传承红色基因、构筑精神谱系、凝心铸魂育人的强大力量。
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比如,学校顺利通过第三批“全省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验收,再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九届捧得省“挑战杯”优胜杯,本科生升学深造率达10.61%等。
推动高质量发展,学校还有新招。学校牵头成立了全国海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联盟,组织召开了第二届海岛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新师范”建设学术研讨会、教育数字化转型前沿论坛等,更加坚定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信心决心。
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切实提升办学质量水平
南方日报:近年来,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哪些动作?
阳爱民:学校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推进“师范创新、教学提质、地方扎根、应用转型”的高质量发展“四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学校开展第七轮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分层分类的“5582”学科建设体系(5个攀峰学科、5个优势学科、8个培育学科、2个交叉学科),学科布局持续优化,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省级重点学科验收中,教育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得优秀等级。建立科研创新长效机制,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学校遴选了上百名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建20个学科团队,马琳、李清华两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建设顺利通过验收。
学校打造教师教育、信息与智能、材料与化工、食品与海洋、文化与旅游、生命与健康、工商与管理等七大专业群,做优做强师范教育,做实做深理工专业,做好做特商科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12个专业,成立智能电气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开设微专业、创新班,建立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南方日报:学校如何建设“新师范”?
阳爱民: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是学校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学校深入推进“新师范”建设,实施两代师德同锤炼、专业发展新路径、教师发展新机制、学生素养新发展、基础教育新赋能、教育质量新保障的“一同五新”六大行动,构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为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扎实专业素养、能“上山”“下乡”“进城”“入海”的优质师资。
学校不断完善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占全省21%。延续36年的教育援藏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了教育援疆新征程。特殊教育十年办学亮点纷呈,已为社会输送特教毕业生500多名。
扎根粤西大地办教育
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学校有哪些行动?
兰艳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办学价值归依,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脚点。学校发挥师范教育优势,实施“三成四化”筑峰工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近2年已累计投入直接经费近2000万元,选派师范生顶岗实习2000多人,培训各类教师1.8万人次。学校“青年云支教”工作案例获评全国“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为广东唯一获奖案例。
学校瞄准地方所需、尽岭师所能,与湛江湾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围绕红树林研究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领域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并与湛江宝钢、巴斯夫、中科炼化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南方日报:下一步,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增量主要在哪里?
兰艳泽:一方面,提升办学层次,学校发展将迎来更多的机遇,这是我们当前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抓手。另一方面,高标准加快建设新校区,使其成为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孵化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区域示范中心。当前,学校湖光校区首期建设项目全面推进,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
阳爱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未来几年,学校将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核心业务为立足点,稳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校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学校数字化支持服务体系,打破师资和时空限制,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建立以数据赋能教学改革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考、评等信息平台,推动基于数据的智能决策,构建育人新格局。我们希望,通过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为师生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环境,全面提高学校治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
■案例
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提供科技支撑
湛江是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正在加快打造“红树林之城”。扎根湛江经济发展沃土,岭师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聚焦红树林保护、红树林资源利用、红树林生态监测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2022年4月,岭师成立红树林研究院,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广东及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红树林研究院成立以来,围绕红树林保护恢复、生态产业发展、药用资源开发、蓝碳经济、滨海旅游以及自然科普研学教育等方面,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孵化出“广东省粤西蓝碳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树林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树林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基地”等多个科研平台,2022年以开放课题形式资助了20余项红树林相关研究。
发力海岛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拥有众多海岛,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然而,受限于地理条件,广东海岛学校设点多、规模小,在办学条件、师资、生源、办学内涵等方面相对薄弱。聚焦推动海岛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岭师与浙江海洋大学、大连大学共同倡议发起,联合全国其他沿海单位共同创立全国海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联盟。
联盟下设南海、东海、黄(渤)海三个区域中心,致力构建集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化校地产教研、海岛教育生态发展系统,打造海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的标杆品牌。
近年来,岭师积极推进以海岛教育为抓手的“海岛+”乡村振兴计划,联手湛江市和相关省、市兄弟院校,推进资源互补和优势叠加,为助力地方乡村振兴提供“岭师方案”。
数读
●建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冲补强”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14个。
●高级职称教师600多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拥有省市级科研平台43个,获批国家级培训基地2个。
南方日报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刘坤章 郭莉敏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