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老师掏腰包支持大学生在东西巷开店!他们为何选择在商圈“实战”教学?_焦点快看

来源:桂林生活网    时间:2023-05-17 17:12:32


(资料图片)

“椟市”工作人员(右)向顾客介绍商品,工作人员均为师大在校大学生。

“椟市”内售卖的文创产品。

“椟市”店铺全景。

在东西巷,有一家特殊的文创店——“椟市”。说它特殊,是因为该店的“老板”、“店员”都是在校大学生,而店铺本身则是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椟市”业绩不俗,客流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倍,销售额同比增加50%以上。 当初为了打造这个基地,创始人——几位老师和同学可谓煞费苦心:老师自掏腰包赞助经费,学生自己装修、跑部门……创业的背后,目的其实是打造一个“文科实验室”。 大学生在东西巷当“老板” 桂林东西巷,是一个集旅游、民俗、文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多业态文旅商业街区。创业项目开设在这,除了有较大的客流量,也会有激烈的竞争。 近日,记者来到“椟市”。采访时,工作人员正向几名顾客介绍店内的产品。 门店有30多平米,售卖的产品包括非遗产品、文创产品、手工制品,如玩偶、水杯、钥匙扣、吊坠、绣球、板画、簸箕画、桂花酒等。 店铺装修简约,其中一侧墙壁是店铺7位“元老”学生和3位主创老师的卡通形象,另一侧墙壁除了有货架外,还有一处“网红墙”,供游客贴心愿、打卡拍照。 据了解,“椟市”项目启动于2020年9月,由于资金有限,几名教师自掏腰包1万元,为2020级大一的新同学做启动资金,让他们办一个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文创店。“学生担任法人代表,前前后后花了几个月去工商局注册公司,制定了2万多字的《椟市管理办法》,确定椟市的性质。” 最初装修时,由于资金问题,学生们处处精打细算,自己动手,利用废弃边角材料,寻求设计学院老师的帮助设计墙绘、粉刷墙壁,借来学院闲置的桌椅板凳,搭建展台,折几百只千纸鹤,挂在棚顶……用最少的钱,把店面装扮了起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取名“椟市”,是想借买椟还珠的故事,表示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注重商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打造;而同时又有“初生牛犊不怕虎”和“独树一帜、独出心裁、独具一格、独一无二”的内涵。 老师为何推崇“实战” 2021年底,“椟市”作为“广西师范大学椟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正式营业。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付延慧老师是该项目牵头人。付延慧认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大文科,当前文科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有知识,但没能力,继而在人才市场中缺少核心竞争力。“教学研究发现,文科教学缺少像工科、医科、农科那样具体、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验室,所以理论知识学习始终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就业比较艰难。” 付延慧认为,实践教育是文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育的补充,“虽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有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创新实践等内容,但很多活动基本在校内开展,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不高,很难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有所帮助。”学校不乏文科实验室,比如智慧教室、模拟法庭,但这些场景和内容都是被“设计”出来的,是“虚”的。 而“椟市”这个“新文科实验室”则不同,正是由“虚”向“实”的转变,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社会、市场和消费者。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创建出这样一个跨部门、跨学科、多专业合作、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践、实训共同体,不仅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统一,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还为学生提供了试错平台,让他们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还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新文科人才。 “我们专业教学地在靖江王府,与东西巷毗邻,东西巷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很多业态也属于文化产业范畴,我们认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付延慧说,学院和东西巷商务管理有限公司也非常支持我们,最终将商铺免费提供给我们做创业基地。据付延慧所知,这种将“创新创业基地”设在商圈的模式在全国都比较少见。 学生积极“下海”“打工” 师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0级的肖惠方和聂盈目前正在“椟市”毕业实习。聂盈说,他们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课,在加入“椟市”前,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停留在书本上,没有任何销售经验,人也比较害羞。而经过两个多月的实习,聂盈不仅感受到了最真实的市场,沟通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肖惠方则是因为喜欢文创产品而选择了“椟市”。“以前去旅游时就很喜欢买文创产品,所以非常愿意来这里实习,一边感受文化带来的魅力,一边学习如何经营店铺、如何销售产品。”肖惠方说。 付延慧表示,“椟市”运作时,会面临诸多店铺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实战过程中可以感受创业不易,调动思维运用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创新,这正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绝佳环境。同学们还可以在经营中得到一点工资。除此之外,店铺的大部分收益会用于社区运作和店铺经营。 作为如今“椟市”的会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1级的朱君达一年多以来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表示,店里的商品都是老师、同学与企业对接得到的,“椟市”还在桂林美术馆、三江等地举办过多次文化活动。“我是内蒙古人,大一就加入了‘椟市’,在实践中,我深深爱上了桂林文化,也萌生了未来自主创业的想法。” 朱君达说,自己刚开始加入“椟市”什么都不懂,全靠跟着老师、师姐们学习,一有空就到店里面来帮忙,慢慢学会了如何对接企业,如何做活动策划。“在这里不仅能学到成功的经验,也能品尝到失败,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改善。” “椟市”能走多远? 据了解,“椟市”以“社团化管理、企业化运营”模式运作,主要面向大一、大二的学生招新。此外,大三的学生也可以来到“椟市”进行毕业前的实习。大家利用空余时间来看店、办活动。 如今的“椟市”,从原有的7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学生们来自设计学院、法学院、职业师范学院等多个学院。 借助“椟市”这个实践平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立了两门文管实务课程。两门课程涉及文化学、市场调研、文创产品创意研发/设计等内容,实现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设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文化学等的跨学科融合。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的李茵老师正是实务课程的老师之一,她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她表示,如今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趋势,她的课程以文创产品设计为内容,主要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文化资源的开发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播贯穿始终。因为是一门课程,参与的学生还会获得相应的学分。 李茵表示,“椟市”基本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发展得不算快,但经过几年的风雨依然生存了下来,说明这种模式值得尝试。 除了经营,“椟市”也获得了其他一些成绩,如正大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三等奖、广西师范大学第二十届“创新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 付延慧表示,未来的“椟市”会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方式,为更多同学提供创业的机会、创新的空间,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院系、专业的合作。 东西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先生表示,他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把校企合作做得更好、更深,“椟市”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文化、理论支持,企业也可以把实际的管理经验、行业信息及时分享给校方。

来源:桂林晚报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